中新网1月24日电 据最高检微信公众号消息,企业数据日益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发展资源。检察办案发现,近年来,不法分子侵害企业数据安全案件时有发生,损害企业合法权益,影响企业创新发展。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各类侵害企业数据安全犯罪近千人,需依法惩治犯罪、促进源头防范,助力企业守牢数据安全防线。
一是个别黑客通过技术方法非法获取企业数据。个别不法分子通过安装远程操控程序、非法外挂程序等入侵企业后台,非法获取企业数据,损害企业合法权益。如,检察机关办理的上海Z网络科技公司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中,Z公司为吸引客户,通过爬虫程序非法获取E公司运营的外卖平台店铺、订单信息等数据,造成E公司直接经济损失4万余元。又如,检察机关办理的刘某某、罗某某等9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案中,罗某某等3人设计可以入侵某科技公司直播应用后台的外挂程序,向刘某某等6人出售,刘某某等人利用该程序非法获取该公司直播应用后台数据,并通过自动进入直播间查找红包、分享直播间、助力等方式抢红包,非法获利37万余元。
二是个别企业“内鬼”利用职务之便窃取、泄露数据后非法牟利。一些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窃取、泄露企业数据并牟取不当利益,成为侵害企业数据安全的“内鬼”。如,检察机关办理的冯某某职务侵占案中,冯某某利用负责某科技公司电商服务商业务的职务便利,与外部电商服务商相互勾结,非法提供公司掌握的电商ID等数据信息,外部电商服务商虚构已为上述电商提供服务的事实,套取公司奖励金1亿余元。又如,检察机关办理的司马某某侵犯商业机密案中,某公司网络管理员司马某某利用工作权限,私自将公司部分核心产品技术图纸等电子数据下载到移动硬盘,再交给其他公司利用这一些数据生产同种类型的产品并低价占领市场,导致所在公司销售利润损失500余万元。个别企业数据监管措施不到位,部分员工为达牟利或泄愤目的,在职期间违规获取、存储数据,离职后借数据牟利,又或在被辞退后利用原数据管理权限进入办公系统破坏企业数据库,从数据的“守护者”变成“破坏者”。如,检察机关办理的杨某某侵犯商业机密案中,某网络技术公司工程师杨某某将参与研发的一App部分模块源代码违规存储于个人电脑及云端,跳槽到其他公司工作后,将上述代码用于研发同类App,帮助其他公司营收3350余万元,致原公司损失440余万元。再如,检察机关办理的吕某某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中,吕某某离职前曾与公司负责人员发生矛盾、怀恨在心,遂使用其原公司共享服务器管理员账号和密码,删除服务器磁盘中的数据和操作日志,造成公司大量工作数据丢失,影响工作正常开展。
三是个别数据服务商或虚假入职人员擅自篡改、窃取、非法利用企业数据。一些企业选择第三方机构或企业专门进行数据维护、软件开发等工作,个别数据服务商及其工作人员借此擅自篡改数据,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如,检察机关办理的白某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某软件公司员工白某某负责为某工业企业来提供生产管理系统升级服务。为让该工业公司尽快支付服务费用,白某某在编写程序时故意加入错误代码,导致该工业公司系统无法登录,造成经济损失4万余元。还有个别不法分子虚假应聘入职后,伺机将木马病毒植入企业办公电脑,再由“后端”技术人员远程入侵并窃取企业内部数据,作案手法更为隐蔽,被害企业不易察觉。如,检察机关办理的王某某、白某某等17人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信息案中,犯罪团伙先后到多家网络公司应聘并短暂入职,在公司办公电脑植入具有远程窃取电脑信息功能的木马程序,再由同伙远程入侵该电脑并窃取公司客户个人隐私信息1400余万条。该案一被害公司当年3月发现服务器被侵入、客户信息被窃取,直至5月才发现系公司电脑被植入木马程序所致;另一被害公司经公安机关告知才发现公司13台电脑被侵入,客户信息被窃取。
针对上面讲述的情况,检察机关依法加大涉企数据犯罪打击力度,严惩企业“内鬼”等不法分子,以典型案例带领企业加强数据安全、风险内控等工作,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优化检察履职,充分的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同时,检察机关提醒,尽早建立完整企业数据管理制度,严格数据访问权限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及离职人员管理,明确数据泄露应急响应流程,强化安全审计与风险评估,及时堵塞漏洞,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逐渐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研发技术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备极其重大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发挥新型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互联网公司负责人共线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对外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度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学技术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